2007年5月16日 星期三

最近 DDR II 狂跌,來到歷史新低價。昨天去台中 Nova 一口氣買了金士頓 DDR II 1G*4,667 hynix 顆粒,回家輕鬆上 800,順便跟店員殺價,四條殺了快一千。

不過其實 windows 本身也用不到這麼多記憶體,所以就突發奇想,將記憶體切出一部分當作 ramdisk,先從原理講起。

記憶體階層的概念:離 CPU 越近的記憶體速度越快、成本約高、容量越小。順序是:CPU快取,主記憶體,次要記憶體(硬碟)。CPU 要執行程式時必須從記憶體中抓資料,而電腦的可用記憶體,是由主記憶體和虛擬記憶體所構成的。

虛擬記憶體存在於電腦的硬碟機中,在 windows 中,虛擬記憶體與作業系統通常再同一分割區中,並且為一個檔案,效能較低但是彈性較大;在 linux 中,虛擬記憶體會單獨存再於一個 swap 分割區中,效能較高,但較無彈性。由於虛擬記憶體存在於電腦硬碟機裡,而硬碟機存取速度只有主記憶體的千分之一不到,CPU 要執行程式時必須去主記憶體中抓資料,萬一抓不到的話則產生 page fault。這時電腦會改由虛擬記憶體中抓資料,你就會聽見硬碟機一直轉,然後程式突然頓頓卡住,原因就是因為硬碟機存取速度太慢。

如果我們把過大的記憶體割出一塊,當作虛擬硬碟,把虛擬記憶體都塞進這個由記憶體模擬出來得硬碟機中呢?以後要是發生 page fault,電腦也是在主記憶體中抓資料了,如此一來性能將會大幅提升。

補充一:為何電腦需要虛擬記憶體?
答一:增加 multiprogramming degree(允許一次有更多程式被執行)。
補充二:主記憶體已經夠大,為什麼不把所有虛擬記憶體關閉?
答二:Windows 不允許這樣做,會發生不可預期的錯誤。
補充三:有什麼限制?
答三:Windows XP 32bit 由於某些空間位址保留給其他重要功能因此不論你插幾G 的 RAM 永遠只能抓到 3G 多。

實作:使用 ramdisk 軟體割出一個虛擬硬碟。而我的情況是 4G RAM,XP只能抓到 3G,因此2G 當主記憶體;1G當 ramdisk,ramdisk 分配 512mb 當做虛擬記憶體,剩下當Photoshop, IE 暫存區。

使用心得:速度真的快到飛起來。

2007年4月19日 星期四

全球最快的 SATA 硬碟機 WD Raptor 1500ADFD

舊版的 Raptor 已經服役兩年,最近興起想換的念頭。本來考慮在 SCSI 或 SATA 系列的。爬文整理一下發現 SATA Raptor比較適合 Windows 系統。大多數文章都指出 SCSI 硬碟在 Windows 系統中的效能低落,甚至遠不如 7200 轉的 IDE 硬碟。不過我認為 SCSI 硬碟的強項在於網路作業系統多人同時存取的回應時間。Raptor 於性能/價格比在 Windows 平台下獲得一致好評。所以捨棄了 SCSI。

下面四種是市面上常見的硬碟機介面:
PATA(IDE)
SATA(Serial ATA)
SCSI(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)
SAS(Serial Attached SCSI)

  • PATA:傳統硬碟即採用,最大資料傳輸率約每秒 133MB。
  • SATA :良後的硬碟採用,目前最大資料傳輸率約每秒 300MB。
  • SCSI :多用於企業,一般桌上型電腦並不支援,最大資料傳輸率約每秒 320MB。
  • SAS:結合 SCSI 與 SATA 優點而生的就是 SAS 介面。是目前最高階的硬碟機介面。

但是對於一般桌上型使用者來說,Windows 對於 SCSI 的支援還有若干問題存在,而 SAS 在開機初始化也要將近一分鐘的時間,實在不適合一般桌機使用者。而暴龍挾著 SATA 與高轉速的優勢,在三年前推出即便轟動業界,抓住了每一個專業玩家的心。 經過不斷改良之後,已經是相當成熟的產品。

測試圖,不過我隨便亂測的,數據僅供參考:



裝完感覺就是,很順比如說開 msn 對話紀錄,幾乎所有工作沒有延遲的感覺。比舊版一萬轉性能更強,噪音值、溫度也相當低。(目前 44度)對於需要工作更有效率的人來說,非常值得考慮購買。